衬里和内底耐摩擦色牢度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6 11:19:01 更新时间:2025-05-25 11:19:0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6 11:19:01 更新时间:2025-05-25 11:19:0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衬里和内底作为鞋类、箱包等产品中直接接触人体或承载重量的关键部件,其耐摩擦色牢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耐摩擦色牢度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摩擦时,颜色是否发生脱落或转移的能力。若色牢度不足,不仅会导致产品外观劣化,还可能因染料迁移引发皮肤刺激或污染其他物品。因此,针对衬里和内底材料的耐摩擦色牢度检测,成为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和产品认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专业仪器及标准化流程,可有效评估材料的耐用性和安全性,确保产品符合国内外相关法规及行业标准。
衬里和内底耐摩擦色牢度检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1. 干摩擦色牢度:模拟材料在干燥状态下与其他物体摩擦时的颜色保持能力。
2. 湿摩擦色牢度:测试材料在湿润条件下摩擦后的颜色变化及染料转移情况。
3. 多方向摩擦测试:评估材料在不同摩擦角度下的耐久性,模拟实际使用场景。
检测范围涵盖皮革、纺织品、合成材料等常见衬里和内底材质,适用于鞋类、箱包、家具等行业的品质管控。
耐摩擦色牢度测试通常采用以下专用仪器:
1. 摩擦色牢度测试仪(如CSI-232型):通过标准摩擦头对试样施加固定压力和往复运动。
2. 灰度卡(GB/T 250-2008):用于比色法评估颜色变化等级。
3. 恒温恒湿箱:控制测试环境温湿度(如ISO标准要求23±2℃、50±5%RH)。
4. 电子天平与测厚仪:精确测量试样重量和厚度,确保测试条件一致性。
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标准流程:
1. 试样制备:裁取规定尺寸(如50mm×130mm)的衬里和内底材料,进行温湿度平衡处理。
2. 测试条件设置:根据标准选择摩擦次数(通常20次)、压力(9±0.2N)及运动速度(104次/min)。
3. 摩擦操作:将干/湿摩擦布固定在摩擦头上,垂直施加压力进行往复摩擦。
4. 结果评定:用灰度卡对比摩擦前后的试样和摩擦布,确定颜色变化(1-5级)和沾色(1-5级)等级。
国内外主要检测标准包括:
1. 国家标准:GB/T 3920-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2. 国际标准:ISO 105-X12:2016《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X12部分:耐摩擦色牢度》
3. 行业标准:SATRA TM167(鞋类材料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
4. 美国标准:AATCC 8-2016《耐摩擦色牢度:旋转式摩擦测试法》
各标准在试样处理、摩擦次数及评级方法上存在差异,需根据产品目标市场选择适用标准。
检测结果未达标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染色工艺参数(温度、时间、pH值)
2. 改用高固色率染料或添加固色剂
3. 对材料进行后整理处理(如树脂涂层)
4. 定期校准检测设备并参与实验室间比对,确保数据准确性。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