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透过量偏差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2 07:13:45 更新时间:2025-07-01 07:13:4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2 07:13:45 更新时间:2025-07-01 07:13:4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二氧化碳透过量是评价包装材料(特别是饮料瓶、食品包装膜等)阻隔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保质期、风味保持及碳化饮料的起泡性。在实际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由于原材料差异、生产工艺波动或储存环境变化等因素,包装材料的二氧化碳透过量可能出现偏离设计或标准要求的"偏差"。二氧化碳透过量偏差检测正是对这种潜在偏差进行定量评估的过程,其核心在于确保包装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阻隔性能稳定可靠,满足产品保护需求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该检测对食品饮料行业、医药包装行业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气调包装至关重要,能有效预防因包装失效导致的品质下降、经济损失甚至食品安全问题。
二氧化碳透过量偏差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
1. 二氧化碳透过率:在特定温度、湿度及压差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包装材料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或质量。这是最基础的检测项目,单位为 cm³/(m²·d·atm) 或 g/(m²·d)。
2. 透过量偏差分析:将实际测得的二氧化碳透过率与设定的目标值、标准规定值、历史批次数据或供应商承诺值进行比对,计算其相对偏差(百分比)或绝对偏差(数值差)。这是判定材料性能是否"合格"或"稳定"的关键。
3. 批次内/批次间一致性检验:评估同一批次或不同批次样品二氧化碳透过量的波动范围(如标准偏差、极差),判断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4. 条件敏感性测试:考察不同温湿度条件对二氧化碳透过量的影响,评估材料在不同储存或使用环境下的性能变化及潜在偏差风险。
精确测量二氧化碳透过量是实现有效偏差检测的基础,主要依赖以下高精度仪器:
1. 红外传感器法气体透过率测试仪:这是最常用且符合国际标准(如ISO 15105-2, ASTM D3985)的主流设备。其原理是利用二氧化碳分子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强吸收特性。仪器将样品分隔成两个腔室(高压测试气CO₂侧和低压载气侧),通过高精度红外传感器检测从高压侧渗透到低压侧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从而计算透过率。这类仪器稳定性好、精度高(通常可达±0.5%)、测试范围宽。
2. 电解传感器法气体透过率测试仪:利用电解原理检测渗透的二氧化碳分子(通常需先将CO₂转化为其他可电解的化合物)。虽然应用较少,但在特定领域仍有使用。
3. 气相色谱法 (GC):可作为参考方法或验证手段。将渗透气体收集后,通过气相色谱仪分离和定量分析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操作较复杂,周期较长,但精度极高。
现代先进的测试仪通常配备温湿度控制腔体、多通道并行测试能力、自动化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并内置偏差计算和统计分析功能。
二氧化碳透过量偏差检测遵循标准化的测试流程:
1. 样品制备:按要求裁剪规定尺寸和形状(通常为圆形)的试样,确保表面清洁、无折痕、针孔等缺陷。
2. 仪器校准:使用标准膜或标准气体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系统精度在要求范围内。这是保证后续偏差检测结果可信的前提。
3. 测试条件设置:严格按照目标标准或偏差分析需求设定测试温度(通常23°C或38°C)、相对湿度(通常0%RH或特定需要如90%RH)以及测试气体侧的压力(通常为1 atm或模拟实际条件)。
4. 测试气体选择:测试气体通常为100% CO₂或特定浓度的CO₂混合气(如用于饮料瓶测试)。载气(低压侧)通常为干燥氮气或空气。
5. 测试执行:将试样安装在测试腔体上夹紧密封。向测试腔通入CO₂,向载气腔通入载气。仪器自动监测载气侧CO₂浓度变化直至达到稳定渗透状态。
6. 数据采集与计算:仪器记录稳定渗透速率下的数据,自动计算出二氧化碳透过率(O2TR)值(有时需要人工输入样品厚度计算)。
7. 偏差计算与分析: * 将实测CO2TR值与目标值(设计值、标准限值、合同规定值等)比较:偏差 = [(实测值 - 目标值)/ 目标值] × 100% 或 偏差 = (实测值 - 目标值)。 * 分析同一批次多个样品的CO2TR值,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极差等统计量,评估批次内波动。 * 比较不同批次样品的CO2TR平均值,评估批次间稳定性。
8. 报告:出具包含测试条件、方法标准、样品信息、实测CO2TR值、目标值/参照值、计算出的偏差值/统计结果、合格性判定(如果需要)等内容的检测报告。
二氧化碳透过量偏差检测必须依据权威的国内外标准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和公信力。主要标准包括:
1. 国际标准: * ISO 15105-2:2023 《塑料 薄膜和薄片 气体透过率的测定 第2部分:等压法》:详细规定了使用红外传感器法和电解传感器法的等压法测定气体(包括CO₂)透过率的方法。是国际上最广泛采用的基础标准。 * ASTM F2476-20 《用红外传感器测定包装材料二氧化碳透过率的标准测试方法》: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详细说明了红外传感器法的测试方法。 * ASTM D3985-17 《用电化学传感器测定塑料薄膜和薄片氧气透过率的标准试验方法》:虽然主要针对O₂,但原理和设备常被借鉴用于CO₂测试(需使用CO₂传感器),部分设备可兼容测试。
2. 中国国家标准 (GB): * GB/T 1038-2000 《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压差法》:这是中国早期的常用标准,采用压差法原理(与等压法不同)。虽然仍在有效期内,但其精度和适用性(尤其对高阻隔材料)通常被认为不如红外等压法。该标准主要适用于空气(含O₂、N₂等),但有时也用于CO₂的近似测试。 * GB/T 31355-2014 《包装件和容器透气性检测方法》:包含了对包装容器(如瓶、罐)气体(含CO₂)透过性的检测方法。 * GB/T 19789-2021 《包装材料 塑料薄膜和薄片 氧气透过性试验 库仑计检测法》:针对氧气,但库仑计法设备有时也用于CO₂测试(需更换传感器)。新版本可能更关注氧气。
3. 行业/产品标准:特定行业(如饮料、啤酒)或产品(如碳酸饮料瓶)往往有更具体的标准规定CO₂透过率限值和相应的测试方法要求。
在进行二氧化碳透过量偏差检测时,必须明确标注所依据的标准号和方法。不同的标准在测试条件设置(温湿度)、测试腔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和偏差分析的可比性。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