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抗菌抑菌材料及其制品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4 16:18:42 更新时间:2025-07-03 16:18:4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4 16:18:42 更新时间:2025-07-03 16:18:4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卫生防控要求的不断提高,杀菌、抗菌抑菌材料及其制品在日常生活(如日化用品、纺织品、家电)和医疗卫生(如医疗器械、防护装备、消毒产品)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类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能够抑制或杀灭与其接触的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从而减少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风险,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然而,其功效宣称必须建立在科学、客观、可重复的检测验证基础上。因此,对这类材料及其制品进行严格、规范的检测评价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产品的实际效果,更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的关键环节。
针对杀菌、抗菌抑菌材料及制品的检测,主要围绕其核心功能——对微生物的作用效果展开,并兼顾产品安全性:
1. 杀菌/抗菌活性评价: 这是最核心的项目。检测材料或制品在规定条件下,使接触的微生物(如代表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真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病毒:如流感病毒、包膜病毒模型等)数量减少的程度(杀菌率、抗菌率)。
2. 抑菌活性评价: 评价材料或制品抑制微生物在其表面或周围生长繁殖的能力(如抑菌圈法、抑菌率法)。
3. 持久性与稳定性: 评估材料或制品在经过特定处理(如洗涤、光照、老化、摩擦)后,其抗菌/抑菌效果的保持能力。
4. 安全性评价: * 细胞毒性: 评估材料或其浸提液对哺乳动物细胞(如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的毒性作用。 * 皮肤刺激性/致敏性: 评估材料或其浸提液对皮肤是否具有刺激或致敏风险。 * 急性经口/经皮毒性: 根据产品使用场景可能需要进行评估。 * 遗传毒性: 评估是否具有潜在的DNA损伤风险(如Ames试验)。 * 化学溶出物分析: 检测可能从材料中释放出的抗菌剂或其他化学物质种类和浓度。
5. 理化性能: 在添加抗菌成分或进行抗菌处理后,产品原有的关键理化性能(如纺织品的色牢度、断裂强力;塑料的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等)不应受到显著影响。
完成上述检测项目需要依赖一系列专业仪器设备:
1. 微生物培养相关设备: * 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 提供无菌操作环境。 * 高压蒸汽灭菌锅: 对培养基、器械等进行灭菌。 * 恒温培养箱/恒温振荡培养箱: 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温度和条件。 * 冰箱/超低温冰箱: 保存菌种、试剂等。
2. 微生物计数与观察设备: * 菌落计数器: 手动或自动计数平板上的菌落形成单位(CFU)。 * 酶标仪/分光光度计: 用于测量微生物浊度(OD值),间接反映微生物数量(适用于液基法)。 *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观察微生物形态、抑菌圈等。
3. 抑菌活性评价专用设备: * 抑菌圈测量仪/游标卡尺: 精确测量抑菌圈直径。 * 定量加样器: 精确加注菌液、试剂等。
4. 安全性评价设备: * 细胞培养相关设备: 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细胞计数仪、超净台等(用于细胞毒性试验)。 * 动物实验设施及设备: 符合GLP要求的动物房及相关监测设备(用于刺激性、致敏性、毒性试验)。 * 分析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气相色谱仪(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等(用于化学溶出物分析)。
5. 通用理化性能测试设备: 万能材料试验机、色牢度仪、摩擦试验机、老化试验箱等(评估抗菌处理后的物理性能变化)。
检测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材料形态(粉末、片状、液态、涂层、成品)、目标微生物和作用机理:
1. 定性方法(主要用于初步筛选和抑菌活性评估): * 抑菌圈法/琼脂扩散法: 将样品置于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培养后测量样品周围形成的无菌生长区域(抑菌圈)大小。适用于可溶性抗菌剂或具有扩散能力的材料。常用标准如ISO 20645(纺织品)、ISO 22196(塑料等非多孔表面)。
2. 定量方法(用于精确测定杀菌/抗菌率或抑菌率): * 吸收/振荡法: 将样品浸入或与定量菌液接触振荡一定时间后,通过比较接触前后活菌数的变化计算抗菌率/杀菌率。适用于纺织品、多孔材料、粉体等。常用标准如ISO 20743(纺织品)、AATCC 100(纺织品)、JIS L 1902(纺织品)、GB/T 21551.2(家电抗菌部分)。 * 贴膜法/覆膜法: 将定量菌液均匀涂布/滴加在样品表面,覆盖薄膜防止干燥,培养一定时间后,洗脱或刮取微生物进行活菌计数,计算杀菌率/抗菌率。适用于硬质、非吸收性表面(如塑料、陶瓷、金属、涂层等)。常用标准如ISO 22196(塑料等非多孔表面)、JIS Z 2801(抗菌加工制品)、GB/T 31402(塑料表面)。 * 浸渍法: 将样品完全浸没在定量菌液中,作用一定时间后,检测菌液中或样品上残留的活菌数。 * 奎因试验/改良奎因试验: 主要用于评价织物对真菌(霉菌)的抗性(防霉性)。
3. 抗病毒活性测试方法: 方法仍在发展中,常用方法包括病毒悬液法、载体法(如ISO 18184 纺织品抗病毒活性测试)等,通过检测病毒感染滴度(如TCID50、噬斑法)的下降来评价抗病毒效果。
4. 安全性及理化性能测试方法: 主要依据相应的生物相容性标准(如ISO 10993系列)和产品本身的理化性能测试标准。
检测必须依据国际、国家或行业公认的标准进行,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常见标准体系包括:
1. 国际标准: *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20743(纺织品抗菌性定量测定)、ISO 22196(塑料及其他非多孔表面抗菌活性测定)、ISO 18184(纺织品抗病毒活性测定)、ISO 20645(纺织品抗菌性琼脂扩散法测定)、ISO 16869(塑料中真菌抗性评估)等。 * AATCC (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 AATCC 100(纺织品抗菌整理剂评价)、AATCC 147(纺织品抗菌活性测定:平行线带法)等。
2.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 中国 (GB/T): GB/T 20944(纺织品抗菌性能)、GB/T 2155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GB/T 31402(塑料 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法)、GB 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 附录含微生物检测)、GB/T 39164(木塑复合材料防霉性能测试方法)、QB/T 2591(抗菌塑料 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等。 * 日本 (JIS): JIS L 1902(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试验方法)、JIS Z 2801(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 欧盟/美国: 除了ISO标准外,还有特定法规或行业指南要求。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检测机构资质证书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实验室认可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