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抽提蛋白质检测
可抽提蛋白质检测是生物化学、食品科学、制药工业及环境监测等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分析项目。它特指在特定条件下(如使用缓冲液、溶剂或特定提取方法)能够从复杂基质(如组织、细胞、食品原料、生物制品或其他样品)中被溶解或释放出来的那部分蛋白质的总量或性质的测定。这部分蛋白质的抽提效率、含量及性质(如分子量、等电点、溶解性、功能活性)直接影响着其在后续加工、营养评价、生物活性研究或产品质量控制中的表现。准确检测可抽提蛋白质对于评估原料质量、优化生产工艺、控制产品品质(如蛋白质含量、溶解度、功能特性)以及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检测项目
可抽提蛋白质检测主要包含以下几类核心项目:
- 可抽提蛋白质含量测定: 定量测定在特定抽提条件下溶解到溶剂中的总蛋白质含量。
- 可抽提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布分析: 分析抽提物中不同分子量范围蛋白质的比例,反映蛋白质的降解程度或分离效果。
- 可抽提蛋白质的溶解性评价: 测定抽提蛋白质在不同pH、盐浓度或温度条件下的溶解特性。
- 可抽提蛋白质的电泳图谱分析: 通过SDS-PAGE等方法定性或半定量分析抽提物中蛋白质的种类和相对丰度。
检测仪器
进行可抽提蛋白质检测依赖于多种精密仪器:
- 分光光度计/酶标仪: 用于基于吸光度的比色法定量蛋白质含量(如Bradford法、Lowry法、BCA法)。
- 凯氏定氮仪/杜马斯定氮仪: 通过测定总氮含量间接换算总蛋白质含量(需注意此法测的是总蛋白氮,非专属可抽提蛋白)。
- 高效液相色谱仪: 常用于分子量排阻色谱分析可抽提蛋白质的分子量分布和纯度。
- 电泳系统: 包括垂直电泳槽、电源、成像系统(凝胶成像仪)等,用于SDS-PAGE等分析。
- 离心机: 用于样品前处理(均质)和抽提后固液分离。
- pH计: 精确配制和调节抽提缓冲液的pH值。
- 恒温水浴/振荡器: 提供稳定的抽提温度和环境。
检测方法
可抽提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多样,需根据具体样品和检测目的选择:
- 凯氏定氮法 (Kjeldahl Method): 经典方法,测定总氮含量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得到总蛋白含量。操作复杂耗时,但结果稳定可靠,是许多标准方法的基准。需注意它测定的是总蛋白氮,严格区分“可抽提”需结合特定的抽提步骤。
- 双缩脲法 (Biuret Method): 基于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离子形成紫色络合物的反应。适用于浓度较高的蛋白溶液,但灵敏度相对较低,且受干扰物质影响较大。
- Folin-酚法 (Lowry法): 在双缩脲反应基础上加入Folin-酚试剂,灵敏度高于双缩脲法。是历史上广泛使用的方法,但易受多种物质干扰(如Tris缓冲液、蔗糖、EDTA等)。
- 考马斯亮蓝法 (Bradford法): 基于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后颜色变化的原理。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捷、干扰相对较少(但仍受强碱和去污剂影响),是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快速定量方法之一。
- BCA法 (Bicinchoninic Acid Assay): 基于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将Cu²⁺还原为Cu⁺,后者与BCA试剂形成紫色复合物。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于Lowry法(如对去污剂耐受性好),操作也比较简便,应用广泛。
- 紫外吸收法: 利用蛋白质中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在280nm处的紫外吸收。方法快速且不消耗样品,但准确度受核酸和某些杂质干扰大,通常用于纯化过程中的快速监测或纯蛋白质溶液的粗略定量。
- 分子筛色谱法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 利用HPLC-SEC系统,基于蛋白质分子量大小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不同进行分离,结合紫外或示差检测器,可同时分析可抽提蛋白质含量和分子量分布。
-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用于定性或半定量分析可抽提蛋白质的组成、分子量大小及纯度。
检测标准
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靠性,可抽提蛋白质检测需遵循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
- 国际标准 (ISO):
- ISO 20483: 谷物与豆类 - 氮含量的测定和粗蛋白质含量的计算 - 凯氏法
- ISO 5983-1/2: 动物饲料 - 氮含量的测定和粗蛋白质含量的计算 - 凯氏法 (Part 1 & 2)
- ISO 8968-1: 乳和乳制品 - 氮含量的测定 - 第1部分:凯氏定氮原理和粗蛋白质计算
- 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家协会 (AOAC):
- AOAC 984.13: 食品中蛋白质 - 凯氏法
- AOAC 2001.11: 婴儿配方奶粉中蛋白质 - 凯氏法
- AOAC 990.03: 动物饲料中蛋白质 - 凯氏法
- AOAC 方法(如适用于Bradford/BCA法): 虽然AOAC核心方法是凯氏定氮,但其验证程序也适用于比色法等方法。
- 美国药典 (USP):
- USP <1057> 附录: 生物技术衍生品的分析程序 - 蛋白质测定法,涵盖了多种方法(凯氏、Lowry、BCA、Bradford、UV)的指导原则。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 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规定了凯氏定氮法(第一法)和分光光度法(第二法,适用于特定食品)作为仲裁方法。
- GB/T 6432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基于凯氏定氮法。
- GB/T 14771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规定了凯氏法。
- 其他行业标准: 如农业、轻工、医药等行业针对特定产品(如大豆制品、乳制品、生物制品)制定的蛋白质(包括可抽提蛋白质)检测标准。
- 特定产品标准: 许多食品、饲料、生物制品等都有其特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其中会规定蛋白质含量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测方法(通常引用上述通用标准或指定方法)。
关键点强调: 在进行“可抽提蛋白质”检测时,除了遵循上述通用的蛋白质定量标准方法外,最关键的是样品的前处理——即抽提步骤的标准化。这包括抽提溶剂的选择(水、缓冲液、盐溶液、有机溶剂等)、pH、温度、时间、固液比、均质/搅拌方式以及离心条件等。这些步骤直接影响哪些蛋白质能被提取出来以及提取的效率。因此,在报告结果时,必须详细说明所使用的抽提条件。针对特定样品(如植物蛋白、胶原蛋白、酶制剂等),常存在行业公认或研究文献中报道的标准抽提方法。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