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透析液的微生物要求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8-04 17:52:57 更新时间:2025-08-03 17:52:57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8-04 17:52:57 更新时间:2025-08-03 17:52:57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透析液是血液透析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与患者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其微生物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透析液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感染、脓毒症,甚至死亡。对透析液进行严格、规范的微生物学检测是保障透析治疗安全、有效的基本前提。国家及国际相关法规和标准均对透析液的微生物学指标(主要是需氧菌总数和内毒素含量)设定了严格的限值要求。建立科学、可靠的检测流程,涵盖规范的检测项目、使用精确的检测仪器、遵循标准的检测方法以及严格执行相应的检测标准,是透析液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也是医疗机构的法定责任。
透析液的微生物学质量监控主要聚焦于以下两个核心项目:
1. 需氧菌总数 (Total Viable Aerobic Count, TVAC): 此项检测旨在测定每毫升透析液样品中存活的好氧细菌和真菌的总数量。该指标是反映透析液总体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最基本参数。根据相关标准(如YY 0598-2015, ISO 11663:2014),透析液中的需氧菌总数应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
2. 细菌内毒素含量 (Endotoxin):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具有极强的致热原性和生物活性。即使透析液中活菌数量很低,但如果含有超标的内毒素,患者在接受透析时仍可能发生发热、寒战、低血压甚至休克等严重的“热原反应”。内毒素检测对于透析安全至关重要。
准确进行透析液微生物检测依赖于精密和专用的仪器设备:
1. 微生物实验室基础设备: * 恒温培养箱: 用于在特定温度(通常为30-35°C或17-23°C)下培养微生物样品,孵育时间通常为48小时(需氧菌总数)或72小时(真菌)。 * 生物安全柜: 提供无菌操作环境,保护操作人员、环境及样品免受污染。 * 高压蒸汽灭菌锅: 用于培养基、稀释液、采样瓶、培养皿、移液器吸头等实验耗材的灭菌。 * 膜过滤装置: 用于需氧菌总数检测中的薄膜过滤法,是浓缩样品中微生物的关键设备。 * 菌落计数器: 辅助人工计数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成单位(CFU)。 * 移液器: 精确量取和转移液体样品及试剂。 * pH计: 必要时调整培养基或样品的pH值。
2. 内毒素检测专用设备: * 鲎试剂: 这是检测内毒素的核心生物试剂,来源于鲎(一种海洋节肢动物)的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 * 恒温水浴锅/干式恒温器: 为凝胶法鲎试验提供精确、恒定的孵育温度(通常是37°C ± 1°C)。 * 动态浊度法/显色法检测仪: 这些是用于定量检测内毒素的精密仪器。动态浊度法通过监测浊度变化,显色法通过监测颜色变化(吸光度值)来测定内毒素浓度。这些仪器通常配备有温控模块和读数系统,自动化程度高,结果更客观准确。
透析液微生物检测需严格遵循标准化的操作程序:
1. 需氧菌总数检测方法: * 薄膜过滤法 (Membrane Filtration, MF): 这是透析液需氧菌总数检测的推荐方法。其原理是取一定体积(通常为100ml或更多)的透析液样品,通过孔径≤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将样品中的微生物截留在滤膜表面。然后将滤膜正面贴于合适的琼脂培养基(如胰酪大豆胨琼脂TSA或R2A琼脂)上,在指定温度下培养规定时间后,计数滤膜上生长的菌落数,计算结果单位为CFU/mL。 * 倾注平板法/涂布平板法: 适用于微生物含量较低的样品或作为补充方法。将一定量的样品(通常为1mL或0.1mL)直接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再倾注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倾注法),或将样品均匀涂布在已凝固的琼脂平板上(涂布法),培养后计数菌落。
2.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主要使用鲎试验 (Limulus Amebocyte Lysate test, LAL test): * 凝胶法: 将样品或样品稀释液与鲎试剂在无菌无热原试管中混合,在37°C水浴中孵育规定时间(通常60±2分钟)。孵育后将试管缓慢倒转180°,观察凝胶形成情况。形成坚实凝胶判断为阳性,表明内毒素含量≥该浓度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λ)。通过系列稀释样品,确定其内毒素含量是否超过限值(半定量)。方法简单经济。 * 动态浊度法: 连续监测鲎试剂与样品混合液在反应过程中浊度(吸光度或透光率)的变化速率。该速率与内毒素浓度呈正相关。通过与内毒素标准品绘制的标准曲线比较,可精确计算出样品的内毒素含量(定量)。 * 显色法: 分为终点显色法和动态显色法。终点显色法在反应终止后加入显色剂,检测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并与标准曲线比较定量。动态显色法则是通过连续监测反应混合物中人工合成显色底物被激活的C因子(途径酶)水解时释放出的有色基团的吸光度变化速率来计算内毒素浓度(定量)。动态法(浊度法/显色法)灵敏度和精度高,自动化程度好。
透析液的微生物学检测必须严格遵循国家、行业或国际标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可比性和符合法规要求:
1. 国内标准: * YY 0598-2015 《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浓缩物》: 这是中国针对血液透析浓缩物(包括最终配制的透析液)的强制性行业标准。该标准明确规定了微生物污染限值: * 需氧菌总数:≤ 100 CFU/mL。 * 细菌内毒素:≤ 0.25 EU/mL。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在通则中提供了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通用操作规程和要求,是方法学的重要依据。
2. 国际标准: * ISO 11663:2014 《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透析液质量》: 该国际标准规定了用于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滤过的透析液的质量要求。其微生物限值与YY 0598-2015一致: * 细菌总数 (TVAC):≤ 100 CFU/mL。 * 内毒素含量:≤ 0.25 EU/mL。 * 欧洲药典 (Ph. Eur.): 对“用于制备透析浓缩物的水”和“透析液”有明确的微生物和内毒素要求,限值与上述标准相同。
关键执行要点: *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防止二次污染或微生物生长/死亡。 * 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通常建议在采样后2小时内)开始微生物检测(特别是活菌计数),或采取适当措施保存样品(如冷藏,但建议尽快检测)。 * 检测环境(洁净室/生物安全柜)需符合要求,防止假阳性或假阴性。 * 使用经验证合格的方法和仪器,并进行定期的校准与维护。 * 检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SOP)。 * 定期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内毒素干扰试验等质量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上述检测项目、使用合规的仪器设备、遵循标准的检测方法并依据权威的检测标准对透析液进行微生物学监控,是保障血液透析患者安全、防止透析相关感染的基石。医疗机构和质量控制实验室必须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