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醇悬浮剂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1 19:21:33 更新时间:2025-04-20 19:21:3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1 19:21:33 更新时间:2025-04-20 19:21:3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戊唑醇(Tebuconazole)作为广谱三唑类杀菌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防治多种真菌病害。其悬浮剂(SC)剂型因分散性好、药效稳定等特点,成为市场主流产品。然而,悬浮剂的质量直接影响药效发挥和作物安全,因此需要通过科学检测手段确保其理化指标、有效成分含量及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精准的检测不仅保障防治效果,还可避免因杂质超标或配方缺陷导致的农残问题,对农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戊唑醇悬浮剂的检测需覆盖以下核心项目:
1. 有效成分含量检测:测定戊唑醇的实际含量是否达到标称值(如430g/L或240g/L等规格),确保药效基础。
2. 悬浮率检测:评估制剂在稀释后的悬浮稳定性,直接影响喷施均匀性。
3. 粒径分布分析:通过激光粒度仪检测颗粒D50值,要求≤3μm,粒径过大易导致沉降结块。
4. pH值测定:控制制剂酸碱性,通常要求pH 5.0-8.0,确保化学稳定性。
5. 热贮稳定性试验:54℃±2℃贮存14天后检测分解率,要求有效成分分解率≤5%。
6. 杂质限量检测:包括水分、不溶物及相关杂质,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限量控制。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外标法定量分析有效成分含量。该方法精密度高(RSD<1.5%),适用于复杂基质的定量检测。
2. 气相色谱法(GC):
配合ECD检测器分析特定杂质,适用于检测痕量有机氯类杂质,检测限可达0.01mg/kg。
3. 激光散射法:
通过马尔文粒径分析仪测定悬浮剂颗粒分布,确保D90值≤6μm,满足悬浮率≥90%的要求。
4. 离心-称重法:
依据CIPAC MT184方法测定悬浮率,将稀释液静置后取上层90%液体离心,计算沉淀物占比。
主要参照以下标准体系:
1. 国家标准:GB/T 28143-2011《农药悬浮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2. 行业方法:CIPAC MT 184(悬浮率测定)、MT 46(热贮稳定性试验)
3. 登记要求:《农药登记产品化学资料要求》对有效成分含量允许波动范围(±10%)的规定
4. 国际标准:FAO/WHO农药规格标准中关于悬浮剂理化指标的限定要求
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检测项目和标准方法,可全面把控戊唑醇悬浮剂的产品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安全的病害防治保障。检测机构需取得CMA/CNAS资质认证,并定期进行方法验证,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