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镜检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2 17:16:01 更新时间:2025-04-21 17:16:0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2 17:16:01 更新时间:2025-04-21 17:16:0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疟原虫镜检检测是诊断疟疾的“金标准”,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之一。疟疾作为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较高的流行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21年全球仍有约2.47亿疟疾病例,镜检技术因其成本低、操作简便和准确性高的特点,在基层医疗机构和疫区现场检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技术通过直接观察患者血液样本中的疟原虫形态特征,可明确感染类型(间日疟、恶性疟等)并评估虫体密度,为临床治疗和流行病学监测提供关键依据。
疟原虫镜检主要包括以下检测项目:1)定性检测(确认是否感染疟原虫);2)虫种分型(鉴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等不同物种);3)虫体密度计算(通过计数红细胞感染率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其中,虫种分型对选择抗疟药物(如青蒿琥酯与氯喹的适用性差异)具有决定性意义,而虫体密度监测则是评估抗疟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镜检检测的核心设备为光学显微镜(推荐使用油镜100倍物镜),配合以下关键耗材:1)吉姆萨染色液(Wright-Giemsa stain);2)专用血片推片与载玻片;3)缓冲液(pH 6.8-7.2磷酸盐缓冲液);4)显微镜浸油。部分实验室会配备自动化血涂片制备仪和数字显微成像系统,以提高检测效率和结果可追溯性。
标准检测流程分为三个步骤:1)血样制备:通过指尖或静脉采血制备厚血膜(快速筛查)与薄血膜(虫种鉴定);2)吉姆萨染色:采用10%吉姆萨染液染色10-15分钟,缓冲液冲洗后自然晾干;3)显微镜检查:先用低倍镜(10×)扫描厚血膜,发现可疑物后转油镜(100×)确认形态特征。技术要点包括染色时间控制、血膜厚薄均匀度以及虫体典型形态(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的识别。
国际上主要遵循WHO《疟疾显微镜检测质量保证手册》(2016版),要求检测人员通过专业认证,每张血片需经双人复核。我国依据《疟疾诊断标准》(WS 259-2015),规定厚血膜检测敏感性需≥95%,薄血膜虫种鉴定准确率≥98%。质量控制标准包括:至少检查100个视野(厚血膜)或200个红细胞(薄血膜),虫体密度报告需精确到每微升血液的虫体数量。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