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触及性测试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2 17:16:31 更新时间:2025-04-21 17:16:3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2 17:16:31 更新时间:2025-04-21 17:16:3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可触及性测试检测是产品安全性和用户体验评估中的关键环节,尤其适用于医疗器械、儿童用品、工业设备、电子产品等领域。它通过模拟人体接触或操作行为,评估产品是否存在意外伤害风险(如尖锐边缘、高温表面、夹手隐患等),或是否符合特定人群(如残障人士、儿童、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随着全球对产品安全法规的日益严格,可触及性测试已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规避法律风险的必要步骤。该测试不仅关注物理接触的安全性,还涉及人体工学设计、功能可达性以及紧急操作的便利性,是保障用户安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手段。
可触及性测试主要包含以下检测项目: 1. 危险区域识别:通过模拟人体尺寸和动作范围,确定产品中可能被意外接触的尖锐点、缝隙或运动部件。 2. 力度与操作性评估:测量用户操作按钮、旋钮、开关等部件所需的力量,确保符合人体工学标准。 3. 温度限制测试:检测产品表面或可接触部位的温度是否超出安全阈值。 4. 儿童防护评估:针对可能被儿童触及的药品包装、电子设备等,验证其防误开机制的有效性。 5. 无障碍设计验证:评估轮椅使用者、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对产品的操作可达性。
可触及性测试需结合专业仪器完成,典型设备包括: - 模拟假手/假指:依据标准尺寸设计的机械装置,用于探测缝隙或夹伤风险(如符合ISO 8124的儿童玩具测试模组)。 - 测力计与扭矩仪:量化操作部件所需的力量,确保符合EN 12182(残疾人辅助器具)等标准要求。 - 红外热成像仪:非接触式测量产品表面温度分布,识别过热区域。 - 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分析人体操作轨迹,优化产品设计可达性。
测试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1. 标准对标:根据目标市场(如欧盟、美国、中国)选择适用标准(如IEC 62368-1、21 CFR 1140.3)。 2. 模拟场景构建:使用标准测试探棒(如直径4mm、12mm的圆杆)或人体模型模拟接触行为。 3. 风险点扫描:通过机械装置对产品所有外表面进行系统性接触探测。 4. 数据采集与分析:记录接触时的力度、位移、温度等参数,判断是否符合安全限值。 5. 迭代改进:针对不合格项提出设计优化方案,并进行复测验证。
可触及性测试需严格遵循以下标准体系: - 国际标准:ISO 13857(机械安全)、IEC 60529(IP防护等级)、ASTM F963(玩具安全)。 - 欧盟法规:EN 71-1(玩具)、MDD/MDR(医疗器械)、GPSD(通用产品安全指令)。 - 美国法规:CPSC 16 CFR 1500(儿童产品)、FDA 21 CFR 801(医疗器械标签)。 - 中国标准:GB 6675(玩具)、GB 9706.1(医用电气设备)、GB/T 16886(生物相容性)。 测试报告需明确标注采用的标准条款,并提供实测数据与合规性结论,作为产品认证(如CE、FDA、CCC)的关键依据。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