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主结瘤最低稀释度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09 11:48:53 更新时间:2025-05-08 11:48:5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09 11:48:53 更新时间:2025-05-08 11:48:5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寄主结瘤最低稀释度检测是微生物学与植物病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检测项目,主要用于评估特定菌株(如根瘤菌)在宿主植物根部形成有效共生结瘤的最低有效浓度。该检测通过梯度稀释法确定菌液浓度与植物结瘤能力的相关性,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菌种筛选及田间接种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农业实践中,该检测有助于优化菌剂使用量,提高作物固氮效率,同时避免过量接种造成的资源浪费。
本检测的核心是通过系统实验确定以下指标:
1. 菌液活性与宿主植物结瘤的剂量效应关系
2. 不同稀释梯度下结瘤率、根瘤数量及体积的变化规律
3. 达到有效共生结瘤的最低菌液浓度阈值
实验需使用以下专业设备:
- 生物安全柜(满足无菌操作要求)
- 恒温光照培养箱(控制温度25-28℃,光照周期12h/d)
- 电子天平(精度0.0001g)
- 高压灭菌锅(121℃灭菌条件)
- 倒置显微镜(观察根瘤形态)
- 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液OD值)
实验操作遵循以下标准流程:
1. 菌悬液制备:将目标菌株活化后制备成标准浓度悬液(通常OD600=0.8-1.0)
2. 梯度稀释:采用10倍连续稀释法建立浓度梯度(10-1至10-8)
3. 植物接种:选用标准宿主植物(如豆科幼苗)进行根部浸染处理
4. 培养观察:28天后解剖观察结瘤情况,记录有效根瘤数
5. 数据统计:采用Probit法计算ED50及最低有效稀释度
本检测严格参照以下标准执行:
- GB/T 19524.2-2004 《微生物肥料检测规程》
- ISO 16198:2015 《植物用微生物制剂的生物效应评估》
- 农业农村部NY 884-2012 《生物有机肥》标准附录C
- OECD Guideline 227 《陆生植物共生效应试验指南》
实验需设置3次生物学重复,结瘤判定标准为:根瘤直径≥1mm、呈现粉红色(豆血红蛋白特征),且与主根形成有效维管连接。最终结果以100%结瘤率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最低有效浓度阈值。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