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揭及三性检测:保障建筑围护系统安全与性能的关键
在建筑领域,尤其是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处于强风地区的项目中,建筑围护系统(如幕墙、门窗、金属屋面等)的安全性和性能至关重要。其中,抗风揭检测和三性检测是评估这些系统性能的核心检测项目,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安全、耐久性和舒适性。
一、 抗风揭检测:守护建筑“外衣”的牢固性
抗风揭检测,也称为抗风掀检测或抗风拔检测,专门针对建筑围护结构(如金属屋面系统、保温装饰一体板系统、部分幕墙系统)抵抗由风荷载引起的向上掀拔破坏的能力进行测试。
-
核心目的:
- 验证围护系统(包括面板、固定件、连接件、支撑结构等)在模拟强风(负风压)作用下,抵抗被整体掀起或局部破坏的能力。
- 确保系统在极端天气(如台风、飓风)下的结构安全,避免面板飞脱、结构解体等严重事故。
-
检测原理:
- 通常采用静态压力法或动态压力法在专用检测设备上进行。
- 静态法: 在试件上方施加持续、稳定增加的负压(模拟风吸力),直至达到目标压力值或试件出现破坏。记录破坏模式(如固定件拔出、面板撕裂、连接失效等)和破坏时的压力值。
- 动态法: 模拟风荷载的脉动特性,施加循环变化的压力波(包含正负压),更真实地反映风荷载的作用,评估系统的疲劳性能和动态响应下的抗破坏能力。动态法通常要求更高,成本也更高。
-
关键参数与标准:
- 设计风荷载: 检测目标压力值基于项目所在地的基本风压、建筑高度、体型系数、地形等因素,依据相关国家或地方标准(如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计算得出。
- 检测标准: 常用标准包括:
- GB/T 29908《建筑幕墙和门窗抗风揭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主要针对幕墙门窗的开启部分、遮阳系统等)
- FM 4471 / UL 580 / UL 1897 (国际常用针对屋面的抗风揭标准)
- GB/T 31543《单层卷材屋面系统抗风揭试验方法》
- ASTM E1592《金属屋面系统抗风揭性能标准试验方法》
- 针对特定系统(如保温装饰一体板)可能有相应的行业或地方标准。
-
重要性:
- 生命安全: 防止在强风天气下围护材料脱落伤人毁物。
- 财产保护: 避免因围护系统破坏导致建筑内部进水、设备损坏。
- 结构完整性: 确保围护系统作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能有效传递荷载,保护主体结构。
- 维护成本: 可靠的抗风揭性能减少后期维修和更换费用。
二、 三性检测:建筑围护系统的性能基石
“三性检测”是指对建筑外门窗、幕墙等围护结构的三项基础物理性能进行的检测:
-
抗风压性能:
- 定义: 指外门窗、幕墙在与其垂直的风荷载作用下,抵抗变形、损坏(如面板破裂、杆件屈服、开启扇脱落)和功能障碍(如五金件失效、玻璃脱落)的能力。主要考察在正风压(风荷载向建筑内部推)作用下的强度和刚度。
- 检测目的:
- 验证结构强度:确保门窗幕墙框架、面板、连接件能承受设计风压而不发生破坏。
- 控制变形量:确保在风压作用下,面板的挠度、杆件的变形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如玻璃不被挤压破裂)。
- 评估功能保持:确保在风压作用下,开启扇的锁闭功能正常,无严重功能障碍。
- 检测标准(中国):GB/T 7106-201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
-
水密性能:
- 定义: 指外门窗、幕墙在风雨同时作用下,阻止雨水渗漏进入室内的能力。
- 检测目的:
- 验证系统的防水密封性能,包括面板接缝、开启扇缝隙、各种构造节点的密封有效性。
- 防止雨水渗漏导致室内装修损坏、设备腐蚀、霉菌滋生,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
- 检测方法(GB/T 7106-2019):
- 稳定加压法: 在试件外侧施加稳定增加的正压力(模拟风压),同时按标准规定淋水(模拟降雨),观察内侧是否有渗漏现象。
- 波动加压法 (动态水密): 施加波动变化的压力,更真实地模拟实际风雨交加的状态,对密封性能要求更高。
-
气密性能:
- 定义: 指外门窗、幕墙在正常关闭状态下,阻止空气通过其缝隙渗透的能力。
- 检测目的:
- 评估系统的气密性等级,减少室内外空气的无组织交换。
- 对节能至关重要:降低空调和采暖能耗(减少冷热空气渗透带来的热损失/得)。
- 提高舒适性:减少因冷风渗透造成的吹风感,改善室内热环境。
- 隔声降噪:良好的气密性有助于提高整体的隔声性能。
- 检测方法(GB/T 7106-2019): 在试件两侧建立稳定气压差(正压和负压),测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或单位开启缝长)渗透的空气量。
三、 抗风揭与三性检测的联系与区别
- 联系: 两者都关注建筑围护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和安全,是确保建筑外围护系统整体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抗风压性能(三性之一)与抗风揭性能都涉及风荷载的作用,但侧重点不同。
- 区别:
- 受力方向: 抗风揭主要针对向上的负风压(风吸力);三性中的抗风压性能主要针对垂直向内的正风压(风压力)(虽然标准中也包含负压下的变形检测,但其核心是正压下的强度和变形控制)。
- 检测对象侧重点: 抗风揭检测更侧重于面板、固定件及连接构造抵抗被掀起的整体或局部破坏能力;抗风压性能检测更侧重于整个门窗/幕墙系统(包括框架、面板、连接件)在正压下的强度、刚度和功能保持。
- 破坏模式: 抗风揭破坏通常是固定件拔出、面板撕裂或连接失效导致的系统被掀起;抗风压破坏可能是面板破裂、杆件弯曲/断裂、连接失效或开启扇脱落。
- 标准体系: 虽然GB/T 7106包含抗风压检测,但针对屋面、一体板等的抗风揭通常有专门的标准(如GB/T 29908, GB/T 31543, FM/UL标准等)。
四、 检测流程与重要性
- 委托与准备: 由建设方、设计方或施工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提供设计图纸、计算书、样品或确定现场测试部位。
- 样品制作/安装: 按标准要求制作足尺或代表性的试件,并在检测设备上按实际安装方式和设计状态安装。
- 设备安装: 在试件上安装位移计、压力传感器等测量仪器。
- 检测实施: 按照选定标准规定的程序,逐步施加压力(静态或动态),并实时监测试件的变形、损坏情况(抗风揭还需观察固定状态),水密性检测需同步淋水观察渗漏,气密性检测需测量空气渗透量。
- 结果记录与判定: 详细记录各级压力下的变形、渗漏点、空气渗透量、破坏现象及破坏压力等数据。根据标准判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或规定的性能等级。
- 报告出具: 检测机构出具正式的检测报告,包含检测依据、样品信息、检测过程、检测结果、结论等。
重要性:
- 设计验证: 验证设计方案和选材选型的合理性、安全性。
- 质量控制: 对进场材料或已安装系统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满足设计要求。
- 工程验收: 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 安全保障: 直接关系到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安全运行,避免安全事故。
- 性能保障: 确保建筑的节能、防水、隔声等使用功能。
- 风险规避: 降低因围护系统失效带来的维修成本、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风险。
五、 检测结果的应用
- 设计优化: 若检测未达标,需分析原因(如固定件数量不足、规格偏小、连接构造薄弱、密封设计不合理、材料强度不够等),并进行设计改进。
- 材料选型依据: 为选择符合性能要求的型材、面板、密封材料、紧固件等提供依据。
- 施工指导: 指导施工人员按正确的工艺和标准进行安装。
- 工程验收凭证: 合格的检测报告是证明工程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关键文件。
- 后期维护参考: 了解系统的性能边界,为后期维护和极端天气预警提供参考。
总结:
抗风揭检测和三性检测(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是评价建筑围护系统安全、耐久、节能、舒适等综合性能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它们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保障建筑“外衣”在复杂自然环境(特别是风荷载)下可靠工作的技术防线。严格依据相关标准进行科学、规范的检测,不仅是对工程质量的负责,更是对建筑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在项目设计、材料采购、施工安装和竣工验收等环节,都应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这些关键性能的检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