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检测:核心检测项目解析
一、成分分析检测
-
活性成分定量
- 紫草素(Shikonin):核心活性物质,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
- 乙酰紫草素、β-乙酰氧基异戊酰紫草素:通过HP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精准定量。
- 多糖与黄酮类化合物:采用比色法(如苯酚-硫酸法)和HPLC分析,评估抗氧化活性。
-
毒性成分检测
-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潜在肝毒性成分,需通过LC-MS/MS检测,限量需符合《中国药典》(≤0.1 ppm)。
二、安全性检测
-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 检测铅(Pb)、砷(As)、镉(Cd)、汞(Hg)等,采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 限量标准(参考《中国药典》):铅≤5 mg/kg,砷≤2 mg/kg,镉≤1 mg/kg,汞≤0.2 mg/kg。
-
农药残留
- 检测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常见农药,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符合GB 2763-2021《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
真菌毒素
- 黄曲霉毒素(B1、B2、G1、G2)、赭曲霉毒素A等,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结合HPLC-FLD(荧光检测)法检测。
三、理化指标检测
-
水分测定
- 采用烘干法或卡尔费休法,控制水分≤10%(防止霉变)。
-
灰分检测
- 总灰分≤8%,酸不溶性灰分≤2%(反映无机杂质含量)。
-
浸出物测定
- 水溶性浸出物≥15%,醇溶性浸出物≥12%(评估有效成分溶出度)。
四、微生物检测
-
常规微生物
- 菌落总数≤10⁴ CFU/g,霉菌和酵母菌≤500 CFU/g(参考《中国药典》)。
-
致病菌检测
-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不得检出,采用PCR或培养法。
五、其他专项检测
-
DNA条形码鉴定
- 通过ITS2或matK基因测序,鉴别紫草真伪,避免混淆种(如滇紫草)。
-
溶剂残留(针对提取物)
- 检测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残留,GC法测定,符合ICH Q3C标准。
六、检测标准与法规
- 国内标准:《中国药典》2020年版、GB/T 31773-2015(紫草药材质量规范)。
- 国际标准:欧盟EMA、美国FDA对紫草提取物中PAs的严格限制。
七、检测意义与行业应用
- 药品领域:确保有效成分达标,降低毒性风险。
- 化妆品:控制致敏物质(如PAs),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 出口贸易:满足欧美市场对重金属、农残的“零容忍”要求。
通过系统化的检测项目,紫草的质量可控性和安全性得以保障,为临床应用和商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检测机构需结合先进仪器(如HPLC、ICP-MS)与标准化流程,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程质控。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