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活性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2-22 13:49:38 更新时间:2025-02-21 13:55:55
点击:750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2-22 13:49:38 更新时间:2025-02-21 13:55:55
点击:750
酶活性检测是生物化学、医学研究和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技术手段,用于定量分析酶的催化能力,评估生物体代谢状态或环境样品中的生化反应动态。以下从检测原理、常用方法、实验步骤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酶活性是指单位时间内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能力,通常以酶活力单位(U)表示,定义为在特定条件下每分钟转化1μmol底物所需的酶量。检测需满足以下核心条件:
最适反应环境:包括温度(如25℃或37℃)、pH(依酶种类而定)、底物浓度(需过量以测初速度)及离子强度。
反应速率测定:通过监测底物减少或产物生成的量,计算初始反应速率。常用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同位素标记法等。
原理:利用底物或产物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差异进行定量。例如: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通过抑制氮蓝四唑(NBT)光还原反应,测定560nm吸光度变化。
过氧化氢酶(CAT):监测H₂O₂在240nm处的吸光度下降速率。
优点: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多数氧化还原酶。
原理:基于底物或产物的荧光特性差异。例如,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中,通过荧光强度变化测定SOD活性。
优点:灵敏度比分光光度法高,适用于微量样品检测8。
原理:通过化学滴定法测定产物量。例如,CAT活性可通过高锰酸钾滴定未分解的H₂O₂间接计算。
适用场景:无特定光吸收变化的酶反应,需与其他方法偶联使用。
以植物抗氧化酶(SOD、CAT、POD)为例,具体流程如下:
材料处理:取植物组织(如叶片)0.5g,预冷磷酸缓冲液(pH7.8)研磨,离心(10,000r/min,10min)后取上清液为粗酶提取液。
注意事项: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以去除酚类干扰。
SOD测定:
混合130mmol/L甲硫氨酸、750μmol/L NBT、100μmol/L EDTA-Na₂及酶液,光照反应20min后测定560nm吸光度。
计算公式:SOD活性(U/g)=(A₀−Aₛ)×Vₜ/(0.5×A₀×FW×V₁),其中A₀为对照管吸光度,Aₛ为样品管吸光度。
CAT测定:
在240nm下监测H₂O₂分解速率,以每分钟吸光度下降0.1为1个活性单位。
POD测定:
愈创木酚与H₂O₂反应生成褐色产物,测定470nm吸光度变化,以每分钟ΔA₄₇₀增加0.01为1个活性单位。
时间控制:精确记录反应时间(如SOD需光照20min),避免温度波动影响结果。
平行实验:设置3个重复样本以减小误差。
温度与pH:偏离最适条件会显著降低酶活性,需使用恒温水浴和缓冲液维持稳定。
抑制剂与激活剂:如金属离子可能抑制SOD活性,需在提取液中添加EDTA螯合。
底物纯度:杂质可能干扰光吸收或荧光信号,需使用高纯度试剂。
通过测定SOD、CAT、POD活性,评估植物在干旱、盐胁迫下的抗氧化能力。例如,逆境条件下SOD活性升高表明植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
土壤酶(如脲酶、磷酸酶)活性反映土壤肥力与污染程度。例如,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较低,可能与根系分泌物抑制微生物活动相关。
酶液保存:粗酶液需4℃短期保存或-80℃长期冻存,避免反复冻融。
干扰物质处理:如植物组织中的色素可能影响吸光度,需通过离心或过滤去除。
仪器校准:分光光度计需预热并调零,确保数据准确性。
高通量检测:结合微流控技术实现多酶并行检测。
原位实时监测:开发荧光探针或生物传感器,动态追踪活体组织中的酶活性变化。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