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急性肝胰腺坏死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6 01:34:43 更新时间:2025-05-15 01:34:4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6 01:34:43 更新时间:2025-05-15 01:34:4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虾急性肝胰腺坏死(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又称早期死亡综合征(EMS),是一种严重威胁对虾养殖业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携带毒力基因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发。该病以肝胰腺组织快速坏死、养殖虾类大规模死亡为特征,给全球对虾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控AHPND,科学的检测技术成为关键环节。检测内容涵盖病原菌鉴定、组织病理学分析、毒力基因筛查等多个维度,需结合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及病理学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1. 病原菌检测:通过分离培养或分子检测确认样本中是否存在副溶血弧菌;
2. 毒力基因鉴定:针对AHPND相关毒力基因(如PirA和PirB)进行特异性检测;
3. 肝胰腺组织病理学分析:观察肝胰腺细胞坏死、脱落及炎症反应程度;
4. 环境因子筛查:检测养殖水体中弧菌浓度、盐度、溶解氧等潜在诱因。
1. PCR仪:用于扩增毒力基因片段,如实时荧光定量PCR仪(qPCR);
2. 电泳系统:分析PCR产物,确认目标基因条带;
3. 显微镜及组织切片机:观察肝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
4. 微生物培养箱:分离和培养疑似致病菌;
5. 测序仪:必要时对毒力基因进行测序验证。
1. 细菌分离与培养:采用TCBS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副溶血弧菌,结合生化试验鉴定;
2. PCR检测法: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PirA/PirB基因,通过电泳或荧光信号判定结果;
3. 组织病理学检查:制作肝胰腺石蜡切片,HE染色后显微观察坏死特征;
4. 分子探针技术:利用荧光标记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定位病原菌感染区域;
5.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毒力基因,适用于现场筛查。
1. 国际标准:参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中AHPND检测指南;
2. 国家标准:依据《GB/T 34745-2017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诊断规程》进行操作;
3. 行业规范:养殖企业需执行《NY/T 3467-2019 对虾肝胰腺坏死综合征检测技术规范》;
4. 实验室质控:包括阴阳性对照设置、重复性验证及结果交叉确认,确保检测准确性。
虾急性肝胰腺坏死检测需结合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手段,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与仪器验证,实现对疾病的高效诊断。建议养殖企业定期开展环境监测与虾体健康筛查,结合生物防控措施降低发病风险,保障对虾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