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人耳或身体使用的无线终端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7 05:50:30 更新时间:2025-05-16 05:50:3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7 05:50:30 更新时间:2025-05-16 05:50:3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蓝牙耳机、智能手表等靠近人体使用的无线终端设备日益普及。这些设备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其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国际电信联盟(ITU)及各国监管机构均制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要求对靠近人耳或身体(Body-Worn)的无线终端进行安全性能评估,重点控制比吸收率(SAR值)和电磁场暴露水平,确保设备在正常使用场景下符合人体辐射安全限值。
针对无线终端的近场辐射检测主要包括:
1. 比吸收率(SAR)测试:测量电磁能量在人体组织中的吸收率,头部和躯干部位为重点检测区域;
2. 射频电磁场暴露评估:分析设备在通话、数据传输等模式下的电磁场强度分布;
3. 温度变化监测:评估长时间使用时设备表面温度变化对皮肤的潜在影响;
4. 多频段兼容性测试:验证设备在2G/3G/4G/5G、Wi-Fi、蓝牙等不同频段下的辐射特性。
检测过程中需使用专业仪器:
- SAR测试系统:配备组织模拟液和精密探头的三维扫描装置(如DASY8);
- 射频信号发生器:模拟真实通信场景下的信号输入;
- 频谱分析仪:测量辐射信号的频率和功率密度(如R&S FSW系列);
- 高精度温度记录仪:实时监控设备表面温度变化。
检测流程严格遵循以下方法:
1. 实验室环境校准:在电磁屏蔽室(EMC Lab)中消除环境干扰;
2. 人体模型定位:使用标准头部模型(SAM Phantom)和扁平体模(Flat Phantom)模拟真实佩戴场景;
3. 全频段扫描测试:按设备支持的最高功率和最大频宽进行极限工况检测;
4. 动态数据采集:通过自动化软件连续记录并分析空间场强分布。
国际通用标准包括:
- FCC Part 2/24/27(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射频暴露标准)
- EN 50566/IEC 62209(欧盟SAR测试通用规范)
- ICNIRP 2020(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限值指南)
国内标准则以GB 21288-2022《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暴露限值》为核心,配合YD/T 1644.1-2020等行业标准共同实施。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