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和挤夹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1 19:51:54 更新时间:2025-06-30 19:51:5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1 19:51:54 更新时间:2025-06-30 19:51:5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在产品设计、制造和最终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涉及运动部件、活动开口或闭合机构的领域(如家电、汽车、儿童玩具、家具、工业机械等),潜在的剪切和挤夹风险是必须严格评估和控制的安全隐患。剪切点是指两个相对运动的部件或一个运动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形成的能够剪断或严重损伤人体组织(如手指、肢体)的区域;挤夹点则是指可能夹住人体部位(如手指、皮肤、衣物)并造成挤压伤害的区域。这些风险点如果未被识别和有效防护,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因此,剪切和挤夹检测是产品安全评估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识别风险点,量化风险程度,验证防护措施的有效性,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剪切和挤夹检测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项目:
1. 静态剪切/挤夹点识别: 在设备静止状态或特定工作位置下,识别所有可能存在的、能够容纳人体特定部位(通常参考标准测试指或人体部位模型)并可能造成伤害的间隙、开口或闭合区域。
2. 动态剪切/挤夹风险评估: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评估运动部件(如门、盖、抽屉、滑块、旋转部件、连杆机构等)在开启、关闭、旋转或移动时,其路径上是否存在可触及的危险区域,以及其运动速度、力或能量是否足以造成伤害。
3. 防护措施有效性验证: 检测安装的防护装置(如防护罩、安全距离、联锁装置、压力感应边条、自动反转功能等)是否能有效防止人体部位进入危险区或在触及危险时及时停止运动或反转,从而避免或减轻伤害。
4. 单点挤夹力/能量测试: 测量在特定挤夹点位置,当模拟人体部位(测试指/探棒)被夹住时,所承受的挤压力(通常以牛顿N为单位)或挤夹能量(焦耳J)。这是量化挤夹风险严重程度的核心指标。
5. 多点/连续挤夹风险评估: 评估当单个挤夹点不足以造成严重伤害,但多个点或连续区域同时作用时(如在滑动门轨道中),累积效应是否可能构成风险。
准确实施剪切和挤夹检测依赖于专业的仪器设备:
1. 标准测试指/试验探棒: 根据相关安全标准(如IEC 61032, ISO 13857, EN 71-1等)设计制造的各类直径和形状的刚性或关节式探棒(如B型试验指、C型试验指、18号探棒、19号探棒等),用于模拟儿童或成人的手指、肢体尝试进入潜在危险区。
2. 压力传感器/测力计: 高精度、响应快的力传感器(量程通常在0-500N或更高),集成在探棒或特定夹具中,用于精确测量施加在模拟人体部位上的挤压力。
3. 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连接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记录和显示挤压力-时间曲线、峰值力、平均力等数据,并进行后续分析。
4. 间隙测量工具: 精密塞尺、卡尺、激光测距仪等,用于准确测量危险开口的尺寸,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安全距离要求。
5. 高速摄像机: 用于记录运动部件在运动过程中与模拟人体部位的相互作用过程,辅助分析挤夹发生的机制和持续时间。
6. 计时器/速度测量仪: 测量运动部件的速度、运动时间或停止/反转响应时间。
7. 环境模拟设备(可选): 温湿度箱、耐久性测试台等,用于验证在极端环境或长期使用后,防护措施是否依然有效。
剪切和挤夹检测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1. 风险识别与点确定: 基于产品的结构、功能、预期使用和可预见的误用,结合相关标准要求,全面识别所有潜在的静态和动态剪切/挤夹点。
2. 测试条件设定: 按照标准规定或风险评估要求,设定设备的工作状态(如最大负载、最高/最低速度、最不利位置等)、测试环境(温湿度)、测试部位(选择适用的测试指/探棒)和测试点。
3. 模拟接触与施力: 使用标准测试指或安装了压力传感器的专用探棒,按照标准规定的角度、方向和顺序,尝试进入识别出的危险开口或置于运动部件的路径上。
4. 力/能量测量: * 静态测试: 将测试指放入静态开口,施加标准规定的力(如30N或50N),检查是否可触及危险运动部件或锐边。 * 动态测试: 在设备运行状态下(如门/盖关闭过程),将测试指置于预定的挤夹点。通过集成的力传感器连续记录挤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测量并记录峰值挤压力和/或计算挤夹能量(力对距离的积分)。
5. 防护功能验证: 对于装有主动防护装置(如自动反转、压力感应)的设备,在测试指被夹住时,验证装置是否能按规定要求(如触发力阈值、响应时间)及时动作(停止、反转或释放)。
6. 结果分析与判定: 将测量得到的挤压力、挤夹能量、开口尺寸、响应时间等数据与适用标准规定的安全限值进行比对,判断该剪切/挤夹点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剪切和挤夹检测的执行必须依据权威的国家、国际或行业安全标准,常见且重要的标准包括:
1. ISO 13857:2019 《机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这是机械安全领域的核心标准,详细规定了通过防止人体部位(手臂、腿)触及危险区(包括剪切挤压点)所需的最小安全距离。
2. IEC 61032:1997 《外壳对人和设备的防护 检验用试具》: 规定了用于检验外壳开口防护能力(防止触及危险部件、剪切挤压等)的各种标准试验指和探棒的尺寸、规格和使用方法。
3. EN 71-1:2014+A1:2018 《玩具安全 第1部分:机械和物理性能》: 对玩具中可能存在的剪切、挤压、夹伤等机械物理危害有详细规定和测试方法,特别是对驱动机构、活动部件、孔洞间隙、折叠机构等的要求。
4. IEC 60335-1:202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及其特定产品的第2部分标准: 对家电产品中的运动部件(如搅拌器刀片、风扇叶片)、门盖(如洗衣机、洗碗机门)、抽屉等提出了防止剪切、挤压、卷入等伤害的具体要求和测试方法(如第20、21、22章)。
5. GB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中国国家标准): 内容基本等同采用IEC 60335-1,是中国市场家电产品强制认证(CCC)的依据标准之一。
6. ISO 8124-1:2018 《玩具安全 第1部分:与机械和物理性能相关的安全方面》: 国际玩具安全标准,在机械物理危害方面与EN 71-1高度协调。
7. 特定行业/产品标准: 如汽车行业(车门、车窗、天窗、后备箱盖等的防夹要求)、电梯标准(轿门、层门防夹)、工业机械标准(防护装置安全距离)等,均有针对性的剪切挤夹安全条款和测试方法。
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检测项目、科学运用检测仪器、规范执行检测方法并依据权威的检测标准,可以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产品中的剪切和挤夹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规避法律风险。这是产品设计开发和质量控制流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关键环节。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