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追踪深度学习的病媒昆虫侦检装置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9 13:31:46 更新时间:2025-04-28 13:33:17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9 13:31:46 更新时间:2025-04-28 13:33:17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病媒昆虫传播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等病媒传播疾病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感染。传统的昆虫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人工诱捕和形态学鉴定,存在效率低、时效性差、专业性要求高等问题。基于视觉追踪深度学习的病媒昆虫侦检装置通过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昆虫的自动识别、计数和行为分析,为病媒监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这类装置的检测评估对确保其识别准确性、系统稳定性和现场适用性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疾病预警的及时性和防控措施的有效性。该检测技术可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口岸检疫、农业害虫监测等多个领域,是智能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检测项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图像采集系统检测:包括摄像头分辨率、帧率、视野范围、低照度性能等;2) 算法性能检测:包括目标检测准确率、分类准确率、物种识别准确率、多目标追踪能力等;3) 系统功能检测:包括实时监测能力、数据记录完整性、预警功能等;4) 环境适应性检测:包括不同光照条件、温湿度条件下的工作稳定性;5) 能效检测:包括功耗表现、续航能力等。检测范围涵盖实验室标准环境测试和典型现场环境验证两个层面。
检测过程中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1) 标准昆虫标本箱:提供已知种类和数量的病媒昆虫样本;2) 光学测试平台:配备可调光照系统和温湿度控制装置;3) 高精度计时器:用于测试系统响应时间;4) 电力分析仪:测量装置功耗;5) 参照相机系统:提供标准图像对比;6) 环境参数记录仪:监测测试环境条件;7) 数据处理工作站:用于算法性能分析。这些设备需定期校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标准检测流程分为四个阶段:1) 预检测准备:检查设备完整性,设置标准测试环境;2) 基准测试:使用标准样本库测试基础识别性能,包括静态图像识别准确率和视频追踪准确率;3) 环境适应性测试:在不同光照(50-10000lux)、温湿度(10-40℃,30-90%RH)条件下测试系统稳定性;4) 现场模拟测试:在模拟现场环境中测试系统综合性能。每个测试需重复3次以上,记录平均值。重点观察系统在复杂背景、多目标重叠等情况下的表现,评估误检率和漏检率。
本检测参考以下标准规范:1) GB/T 31712-2015《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2) ISO/IEC 14496-10 视频编码标准;3) IEEE 1857-2013 视频质量评价标准;4) GB/T 34950-2017《信息技术 计算机视觉系统性能测试方法》;5) WHO《病媒控制监测系统技术指南》。对于深度学习算法部分,参考PASCAL VOC和COCO等国际通用的目标检测评价标准,采用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检测结果评判分为三个等级:1) 优秀:目标检测准确率≥95%,物种识别准确率≥90%,多目标追踪准确率≥85%,系统响应时间<200ms;2) 合格:目标检测准确率85-94%,物种识别准确率80-89%,多目标追踪准确率75-84%,系统响应时间200-500ms;3) 不合格:任一指标低于合格标准。环境适应性要求装置在标准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24小时无故障,在极端条件下(高温高湿)能保持80%以上的基础性能。所有检测数据需满足95%的置信区间要求。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